法國是以葡萄酒出名的國家,而葡萄酒最讓世人熟知的產區就是波爾多地區了。
一. 波爾多的歷史
在公元一世紀時,克爾克戰爭的移民來到波爾多,種下了波爾多歷史上的第一棵葡萄樹。他們根據波爾多的氣候特點選擇了一種叫Biturica的古老葡萄品種,這種葡萄相對比較耐寒,非常適合波爾多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也許現在知道這品種的人並不多,但它確是Cabernet Sauvignon(赤霞珠)等品種的祖先。
公元12世紀(1152年),阿基坦公國(包含波爾多地區在內的法國南部地區)的女公爵阿裡耶諾(Aline Goldschmidt)嫁給了英國國王亨利二世(Henri Plant Agenet),於是波爾多也就成為了英國的領土,因此波爾多與英國的商業往來變得非常密切:英國人把食物,紡織品及金屬運到波爾多,再由波爾多把葡萄運回英國。
到了16-17世紀,精明的荷蘭商人也來這裡從事葡萄酒的貿易,他們買入大量的葡萄酒,然後在倉庫中全部蒸餾。於是酒莊為了滿足這些客戶的需要,增大了葡萄酒的生產量。這是波爾多也因此開創了葡萄酒商業的新世紀元,最重要的是,他們帶來了航海造田的技術,讓原來低窪積水的Medoc區浮出了水面(也就是現在最頂級的葡萄園所在的位置)。
到了18世紀,美洲新大陸的發現大大促進了波爾多葡葡酒的發展。通過與美洲的移民貿易,波爾多的葡萄酒出現了空前的繁榮。與美洲的葡萄酒進口量相比,英國的進口量還不到10%,但酒的品質卻遠遠好過出口到美洲的葡萄酒,波爾多的葡萄酒讓倫敦人知道了什麼才是上等的葡萄酒。在這個時期,誕生了第一瓶有瓶塞並密封良好的葡萄酒。在此之前,葡萄酒交易和運輸主要依靠木桶,當時標準的波爾多木桶容量為225升。這時波爾多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
到了19世紀中期,可怕的根瘤蟲病襲擊了法國的每一個葡萄園,葡萄在這個時期有三分之二的葡萄因根瘤蟲而根部腐爛,影響極大,葡萄酒的發展也一度被延緩了。直到1857年,人們終於發現了防治根瘤蟲病的方法。在解除了根瘤蟲病的困擾之後,葡萄酒業才開始復蘇並再次持續發展。而著名的1855年分級制,就誕生了一批鼎鼎大名的列級酒莊。後來的工業革命和葡萄酒貿易自由化更進一步促進了葡萄酒商業的發展,在此之後波爾多對德國,比利時,荷蘭和英國的出口量也迅速增長。在1865年到1887年,波爾多的葡萄酒發展達到了頂峰。
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葡萄酒面臨新的危機:生產中的舞弊行為和產品價格的下滑。為了保持波爾多葡萄酒的品質和產量,政府廢除了地方監控,1911年開始起草新的原產地葡萄酒國家。1936年成立了INAO和AOC,通過葡萄園地理條件,品種,產量,酒精度,種植方法和釀造工藝對產品進行嚴格控制。波爾多大約97%的葡萄酒都受到了AOC的監控。
從1955年起,Graves和St-émilion地區也相繼採用了新的酒莊分級規則,而其它地區仍然沿襲1855年的分級。1956年波爾多遭受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霜凍,葡萄園損失慘重。但災難並沒有擊垮莊主們,在勇敢的面對困難的同時,他們更清楚的認識到波爾多的葡萄酒發展與世界葡萄酒的需求量是息息相關的,世界需求的增長會直接影響到本地葡萄酒的生產。同時,經過多個世紀的探索,釀造工藝和裝瓶工藝日趨完善,葡萄酒的品質和產量也非常穩定,這時波爾多的整體產量常年穩定在60萬噸左右。
為了加深與外界的交流與合作,波爾多每兩年就會舉辦一次世界葡萄酒博覽會(Vinexpo),然後每兩年會在亞洲國家舉辦,方便全世界的人士都可以在展場內免費品嘗每個酒莊的頂級之作,使酒更容易向世界銷售。而且波爾多葡萄酒學院擁有最著名的教授和最好的實驗室,她為酒莊提供著強大的技術後盾和優秀的釀酒師,每年都有數十名釀酒師從這裡走向世界的每個角落。
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在走過幾百年之後,法國的波爾多已真正成為了世界葡萄酒的聖地,葡萄酒之都,直到今天,相信已沒有愛酒的人不認識波爾多這個產區了吧!
由於波爾多的氣候變化不定,不同年份的葡萄會有不同程度的熟成度,而且各具特色,釀酒師認為通過調配就可以融合各種品種的特點,獲得協調均衡的口感,所以就以混釀為主,而紅酒及白酒的比例約為3:1,以紅酒為主。
波爾多的葡萄園通常是一片土地歸為一個人所擁有,土地上還建有一座城堡或房子,而這些,我們都稱之為“堡”或“莊園”(Chateau),而葡萄園就是圍繞著這些莊園而種植的。
而最好的波爾多主要是年輕時,酒是深寶石紅色,帶有黑加侖,李子,香料,雪松和黑醋栗的香氣。十年後酒的口感更乾,緊縮感更強,單寧會掩蓋住果香。最後紅酒變成石榴紅色,發展出格外複雜的香氣和口感,單寧圓潤。優質波爾多需要20年的時間才能達到最高峰;少數頂級波爾多更可以在100年後飲用。
好了,我們下集再看看波爾多是以什麼葡萄品種為主及分級制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